医院简介 医疗技术 医疗设备 医生团队 医院荣誉 医院环境 康复案例 热点专题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 深圳仁爱医院 > 热点问答 >

我国肿瘤营养治疗仍未纳入医疗常规

字体:[ ]
文章来源:深圳仁爱医院      编辑:hys   发布时间:2017-04-18    我要咨询

2017年4月12日-16日,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关于肿瘤营养学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与未来,环球网记者在会议上采访了委员会主委石汉平教授。

困境:营养诊断治疗,仍不能作为常规医疗手段

1998年11月,世界上第一部《肿瘤营养学》在美国出版,标志着肿瘤营养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石汉平介绍:“我国肿瘤营养学科发展尽管比较晚,但是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进步非常显著。我们有独立的肿瘤营养学会,美国、欧洲至今没有,这是我们国家领先的地方。”

但我国在肿瘤营养学上面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石汉平解释说:“早在2013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当时医务人员肿瘤营养知识的及格率只有35%。大部分临床医生还没有意识到营养学的重要性。另外,从患者方面来说,大家以前普遍认为营养好肿瘤会长得更快,甚至有“饿死癌细胞”的谣言。但实际上,在肿瘤患者早期介入,全程治疗,相比于其他治疗手段,肿瘤营养疗法可以节省20%的费用。”

同时,我国肿瘤营养学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石汉平告诉记者:“1985年美国提出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方案,并提出营养一线疗法。我们很遗憾,到2017年的今天,我们的营养诊断治疗,仍然没有作为常规医疗手段,未能纳入常规医疗收费系统。”

“另外,营养食品、产品、药品严重不足,临床上至今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营养配方产品;营养师没有晋升渠道,人才匮乏也是肿瘤营养学面临的问题之一。”石汉平介绍。

探索:全方位全流程的营养治疗

目前,医学界已经认识到: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代谢紊乱是肿瘤患者的共同特征。石汉平介绍:“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一个肿瘤代谢调节治疗学组。这是我们今年开拓的新领域。”

据了解,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目前已经入组2.7万余例肿瘤患者,通过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调查为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方面,结合实践和理论,石汉平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延续肿瘤营养治疗。“空间上来讲,原来只关注院内营养,我们现在要求关注医院、社区、家庭三个。时间上来讲,原来只关注治疗这一段时间的营养,现在我们要求患者关注终身的营养治疗。第三个是内容的延续,原来营养不良关注是生理方面的,例如看体重、白蛋白有没有增加。现在进一步关心到心理、社会及灵性。因为肿瘤病人常常伴有心里、心灵及社会功能方面的需求。”

未来:教育、学科建设并行

令人欣慰的是,从前年开始,肿瘤营养治疗写入了国家统编教材。如此同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培训项目—肿瘤营养疗法(CNT)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石汉平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及媒体传播科学的肿瘤营养学知识,纠正实际存在的各种错误观念及不良行为。

另外,规范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也是重中之重。石汉平提出,硬件建设方面,在三等甲级肿瘤医院中设立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十分必要。软件建设方面,设立分级肿瘤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十分必要,将肿瘤营养学的发展纳入法则轨道。此外,规范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诊断体系,确立分类指导治疗原则、阶梯干预方法、临床疗效评价与随访,将肿瘤营养学的学科发展及临床营养治疗纳入科学的轨道。

  • 真正治好病人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而是医生的医术、爱心、责任心。

  • 对病人认真负责就是好的医德,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多受一点苦。

  • 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入微,让患者能放心治疗、愉悦就医、康复出院。